(廣、繁( 天天「靈」 聽👂🏻🕊 2025年9月18日(四) ✨使徒行傳 12:1-25✨希律逼迫教會與死亡✨
天天「靈」 聽👂🏻🕊
2025年9月18日(四)
✨使徒行傳 12:1-25✨希律逼迫教會與死亡✨
📝禱告重點:
🔸今天對神的發現
🔸今天自我的反省
🔸今天實踐的行動
普通話錄音連結🔈
http://download.123health.xyz/2025/kfrcc/morning/sep/20250918_M.mp3
粵語錄音連結🔈
http://download.123health.xyz/2025/kfrcc/morning/sep/20250918_C.mp3
📖經文📖
徒12:1-25
那時,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, 2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。 3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,又去捉拿彼得。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。 4希律拿了彼得,收在監裏,交付四班兵丁看守,每班四個人,意思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,當着百姓辦他。 5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裏;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。
6 希律將要提他出來的前一夜,彼得被兩條鐵鍊鎖着,睡在兩個兵丁當中;看守的人也在門外看守。 7忽然,有主的一個使者站在旁邊,屋裏有光照耀,天使拍彼得的肋旁,拍醒了他,說:「快快起來!」那鐵鍊就從他手上脫落下來。 8天使對他說:「束上帶子,穿上鞋。」他就那樣做。天使又說:「披上外衣,跟着我來。」 9彼得就出來跟着他,不知道天使所做是真的,只當見了異象。 10過了第一層第二層監牢,就來到臨街的鐵門,那門自己開了。他們出來,走過一條街,天使便離開他去了。 11彼得醒悟過來,說:「我現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,救我脫離希律的手和猶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。」 12想了一想,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、他母親馬利亞家去,在那裏有好些人聚集禱告。 13彼得敲外門,有一個使女,名叫羅大,出來探聽, 14聽得是彼得的聲音,就歡喜的顧不得開門,跑進去告訴眾人說:「彼得站在門外。」 15他們說:「你是瘋了!」使女極力地說:「真是他!」他們說:「必是他的天使!」 16彼得不住地敲門。他們開了門,看見他,就甚驚奇。 17彼得擺手,不要他們作聲,就告訴他們主怎樣領他出監;又說:「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。」於是出去,往別處去了。 18到了天亮,兵丁擾亂得很,不知道彼得往哪裏去了。 19希律找他,找不着,就審問看守的人,吩咐把他們拉去殺了。後來希律離開猶太,下凱撒利亞去,住在那裏。
20 希律惱怒泰爾、西頓的人。他們那一帶地方是從王的地土得糧,因此就託了王的內侍臣伯拉斯都的情,一心來求和。 21希律在所定的日子,穿上朝服,坐在位上,對他們講論一番。 22百姓喊着說:「這是神的聲音,不是人的聲音。」 23希律不歸榮耀給神,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,他被蟲所咬,氣就絕了。
24神的道日見興旺,越發廣傳。 25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,就從耶路撒冷回來,帶着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。
📖內容📖
弟兄姊妹平安,歡迎收聽天天靈聽。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「希律逼迫教會與死亡」,經文是使徒行傳12章1-25節。
使徒行傳12章是教會歷史中一個緊張而關鍵的時刻。當時的希律王是希律亞基帕一世,他是大希律的孫子。他為了鞏固政治權力,刻意迎合猶太人,藉著逼迫教會和使徒,如監禁、磨難、責打、戲弄、沒收財產和殺戮等方式來討好猶太領袖。
本章分為三個主要段落:(1)教會受逼迫(12:1-5) – 雅各被殺,彼得被囚;(2)神施行拯救(12:6-19) – 教會禱告,天使釋放彼得;(3)希律的驕傲與死亡(12:20-25) – 希律受人奉承,不歸榮耀給神,結果被擊打而死。這段經文顯出一個強烈對比:**人的權勢 Vs 神的作為。**當希律看似掌控一切,穩操勝券時,卻最終失去性命。相反教會即使面臨逼迫,神卻要伸手拯救,並使福音繼續興旺(12:24)。
從這三個段落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三個重點值得我們學習。
1. 討神還是討人的喜悅?
從「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」,我們得知雅各被希律王殺死,看似是希律以權力殺死雅各,但實則背後乃出於猶太人的嫉恨和慫恿(V.11)。而希律王所做的不是因為公平、公正和公義,只是單純因為「見猶太人喜歡」,透過權謀手段獲取對自己有益的人脈,用現今的述語就是賄賂。
希律是王嗎?身分上是的,但他的行為更似是討人喜歡的奴僕。
這裡也讓我們反思一下自己,會否因著其他人的喜好,搏得別人歡心而改變自己的原則,甚至不顧真理,一味討好別人呢?當人人都覺得沒有問題時,我們會否問自己:「事情的事實是否就等於真理呢?」或許我們也要留意是否在不知不覺中活在人群的眼光和期望中?我們是否因為怕被拒絕或想要被肯定,就放棄了真理的立場?反思「眾人都說好」時,是否就等於「神說好」?在工作或生活中,以「別人怎麼想」作為最高標準?還是以「神是否喜悅」為核心呢?今天我們要學學習在信仰立場上堅持,不因社會壓力或群體意見而輕易妥協真理。在日常選擇上常常自問:「這是討神喜悅,還是單單討人歡心?」正如保羅在加拉太書 1:10 說:「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,還是要得神的心呢?難道我在討人的喜歡嗎?我若仍舊想討人的喜歡,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。」
2. 神永遠掌權
希律王以政治手段逼迫教會,甚至殺害使徒雅各。對初期教會而言,這是一場沉重打擊。甚至雅各死後,彼得也被捕了。當時教會的信徒可能懷疑,神是否仍掌權?然而,經文讓我們看到,彼得被囚禁時,使徒行傳12:5記載:「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裏,教會卻為他切切禱告神。」這裡的「切切」原文含有「迫切、持續」的意思。雖然信徒沒有政治影響力,也無法憑自己救出彼得,但他們用禱告尋求神的介入。結果,神差天使釋放彼得,使全教會親眼見證祂的能力。
我們再去看希律王的結局雖一時掌權,但最後因驕傲被神擊打而死。他的結局正好印證以賽亞書40:8的真理:「草必枯乾,花必凋謝,惟有我們神的話永遠立定。」
今天的世界依然有許多「希律」式的權勢 – 政治高壓、社會壓力、甚至個人生活中不義的掌控。我們是否會因人的勢力而恐懼,甚至懷疑神的主權?在這些危機中,我們又是否真的相信禱告能改變局面?還是我們要倚靠人的方法呢?我們要避免一邊禱告但實際上內心卻不期待神真的會行動。
當我們面對工作或生活中的不公時,提醒自己神才是最終的審判者,祂的旨意超越人的權勢。我們可以選擇不依附世俗權力,而是活出公義與信心,成為世上光和鹽。特別在遇到困境時,不是把禱告當最後手段,而是第一個行動。
3. 榮耀歸給神?還是歸給人?
在經文後段,希律王在該撒利亞的公開演說中,使徒行傳12:22記載百姓奉承他說:「這是神明的聲音,不是人的聲音。」希律卻沒有歸榮耀給神,意思是指他在被百姓恭維之際,欣然接受;自以為是神,對神乃是一種的褻瀆。結果立刻被主的使者擊打而死。這是聖經清楚的警告:人若搶奪神的榮耀,必定招致審判。據猶太學者約瑟夫記載,希律當時忽覺內臟疼痛,纏綿五天後便死了。『被蟲所咬』或係指被某種寄生蟲所困擾,導致腹膜炎而死。
這也提醒我們是否在生活中無意間「奪取榮耀」?當我有成就、被稱讚時,是把焦點放在自己,還是歸榮耀給神?在服事與工作中,是否會常常提醒自己:一切恩賜與成果都是神所賜。學習謙卑,用「感謝主」來回應讚美,把焦點轉向神。不僅在口頭上,而是在態度與行動上,把榮耀歸給神 – 例如分享見證時,強調神的恩典大於我們的努力。
總結
使徒行傳12章清楚展現一個屬靈真理,人的權勢無論多強,也不能阻擋神的計劃,而神的教會,即使受逼迫,仍能在禱告與信心中經歷拯救與增長。
今天,我們或許不在第一世紀的耶路撒冷,但同樣面對困境、壓力與誘惑。這段經文邀請我們重新確信:討神喜悅、神掌權,榮耀當歸於神。而最終我們可看到的結果是:「神的道日見興旺,越發廣傳。」(12:24)祝福大家!
接收天天靈聽🕊👂🏻(普通話+廣東話):
Whatsapp: http://daily.rcchk.org
Signal: http://dailys.rcchk.org
Podcast: http://podcasters.spotify.com/pod/show/rccdaily
其他查詢:
☎ 電話/Whatsapp/Signal:23807272
📧 電郵地址: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