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廣、繁) 天天「靈」 聽👂🏻🕊 2025年8月11日(一) ✨路加福音 15:1-32 失而復得的比喻✨
天天「靈」 聽👂🏻🕊
2025年8月11日(一)
✨路加福音 15:1-32 失而復得的比喻✨
📝禱告重點:
🔸今天對神的發現
🔸今天自我的反省
🔸今天實踐的行動
普通話錄音連結🔈
http://download.123health.xyz/2025/kfrcc/morning/aug/20250811_M.mp3
粵語錄音連結🔈
http://download.123health.xyz/2025/kfrcc/morning/aug/20250811_C.mp3
📖經文📖
路 15:1-32
1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,要聽他講道。
2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:「這個人接待罪人,又同他們吃飯。」
3耶穌就用比喻說:
4「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,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、去找那失去的羊,直到找著呢?
5找著了,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,回到家裏,
6就請朋友鄰舍來,對他們說:『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,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!』
7我告訴你們,一個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,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。」
8「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,若失落一塊,豈不點上燈,打掃屋子,細細地找,直到找著嗎?
9找著了,就請朋友鄰舍來,對他們說:『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,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!』
10我告訴你們,一個罪人悔改,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。」
11耶穌又說:「一個人有兩個兒子。
12小兒子對父親說:『父親,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。』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。
13過了不多幾日,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,往遠方去了。在那裏任意放蕩,浪費資財。
14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,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,就窮苦起來。
15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;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。
16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。
17他醒悟過來,就說:『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,口糧有餘,我倒在這裏餓死嗎?
18我要起來,到我父親那裏去,向他說: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
19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!』
20於是起來,往他父親那裏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
21兒子說:『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。』
22父親卻吩咐僕人說:『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;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;把鞋穿在他腳上;
23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可以吃喝快樂;
24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』他們就快樂起來。
25那時,大兒子正在田裏。他回來,離家不遠,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,
26便叫過一個僕人來,問是甚麼事。
27僕人說:『你兄弟來了;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,把肥牛犢宰了。』
28大兒子卻生氣,不肯進去;他父親就出來勸他。
29他對父親說:『我服事你這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,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。
30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,他一來了,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。』
31父親對他說:『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;
32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。』」
📖內容📖
弟兄姊妹平安,歡迎收聽《天天靈聽》。今日我們要讀的經文是《路加福音》15章1-32節,題目是「失而復得的比喻」。 在耶穌的服事對象中,有不少為弱勢群體,包括病人、窮人、婦女,甚至有罪人,所以本章第一節就提到「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」,因為耶穌關心和接納他們。
但這個做法卻引起法利賽人和文士的不滿,他們覺得稅吏和罪人沒有嚴格遵守猶太律法,是不合標準的,耶穌與他們交往,是有違法理的。於是耶穌用了三個失而復得的比喻,來闡述天父的心意。
首兩個比喻:失羊和失錢的比喻情節相近,可以一併解釋。雖然表面看來失去的似乎是少數:一百隻羊之中只走失了一隻,十塊錢只失落了一塊,但失主卻很認真、仔細,甚至不惜一切代價來尋找,找着了不單自己歡喜,更要與鄰舍和朋友一同歡喜慶祝。
這裏喻意每一個靈魂在天父眼中都是寶貴的,祂會用千方百計來尋找拯救失喪的人,正如《彼得後書》3章9節說:「不願有一人沉淪,乃願人人都悔改。」而當一個罪人悔改回轉 ,不單天父喜悅,就連天使也會為他歡喜。
來到失去兒子的比喻,或者一般稱作「浪子的比喻」,情節更為豐富。比喻中的小兒子在父親還在生時要求分家產,並且離家出走、浪費貲財。這個角色比喻罪人,罪人不單指耶穌時代的稅吏和妓女,其實泛指所有人,《羅馬書》3章10節說:「沒有義人,連一個也沒有。」我們每一個都曾經是「小兒子」,昔日都在罪海裏打滾,都是靠着主的恩典才得以返回神的家。
每次讀到這個比喻我都會想起自己的經歷,我是中學時代信耶穌和受浸加入教會的,踏入社會工作後開始被這個世界吸引,每到星期日都想和未信主的同事、朋友出外遊玩,漸漸就不再返教會,更加沒有看聖經和禱告。
直至六、七年後,當時一位信主不久的同事不斷邀請我返教會,我帶着敷衍的心態勉為其難地跟她去一次,卻很奇妙地被那個主日的講道所吸引,自此我這個浪子便返回神的家,再也沒有離開過。回想離開教會那段日子,身邊不乏基督徒,他們都有勸我重返教會,神的確會千方百計地呼喚人回轉。
比喻中的父親代表天父,離遠見到小兒子回來,立即跑去擁抱他又與他親嘴,完全沒有責怪或者嫌棄他,又即時恢復小兒子的身份和權柄,沒有懷疑他是否真心悔改,因為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!
當我重返教會初期的某個主日,教會傳道人鼓勵我接受聖靈充滿,那次我經歷了聖靈的浸,心裏感到很溫暖和喜樂。雖然我曾跌倒離開了神的家,但當我回轉時,我感受到天父完全的接納和喜悅。
比喻來到這裏,已經充份帶出了天父是滿有慈愛和憐憫的,但故事仍未完結,由25至32節描述了大兒子對弟弟回家的負面反應以及他與父親的對話,透過這部份耶穌想更進深地展現天父的心腸。
大兒子認為自己忠心服事父親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父親的命令,理應得到賞賜卻得不着;然而他的弟弟不單沒有勤力作工,更散盡所得的家業以至潦倒回家,卻得到爸爸輕易饒恕和厚待,他認為爸爸賞罰不公,偏袒弟弟。
大兒子喻意法利賽人或者帶着法利賽人心態的人,他們認為要靠自己努力服事,循規蹈矩,才可得到認同,才值得被愛。他們不明白一切都是恩典,只有嚐過神的恩典和愛,人才有力量行善,才能真正享受神同在的豐盛和滿足。其實這位父親不但曾失去小兒子,他也同時失去大兒子,因為大兒子雖然一直在家裏,心卻遠離父親,未能與父親的心對齊,父親出來勸告就是想挽回他,表明父親都是愛他的。
羅馬書8章提醒我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,仍舊害怕;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,因此我們呼叫:「阿爸!父!」求聖靈幫助我們不要作小兒子,只看重肉體的情慾,不珍惜屬靈的福份;也不要作大兒子,要捨棄奴僕的心,領受兒女的心,學習像天父一樣, 盡力挽回和接納擁抱那些仍未回轉的人。加拉太書6章1節:「弟兄們,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,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」 阿們!
接收天天靈聽🕊👂🏻(普通話+廣東話):
Whatsapp: http://daily.rcchk.org
Signal: http://dailys.rcchk.org
Podcast: http://podcasters.spotify.com/pod/show/rccdaily
其他查詢:
☎ 電話/Whatsapp/Signal:23807272
📧 電郵地址: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