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廣、繁) 天天「靈」 聽👂🏻🕊 2025年4月15日(二) ✨馬太福音 21:28-26:16 受難週系列:教訓日:建立遵行真理的生命✨
天天「靈」 聽👂🏻🕊
2025年4月15日(二)
✨馬太福音 21:28-26:16 受難週系列:教訓日:建立遵行真理的生命✨
📝禱告重點:
🔸今天對神的發現
🔸今天自我的反省
🔸今天實踐的行動
普通話錄音連結🔈
http://download.123health.xyz/2025/kfrcc/morning/apr/20250415_M.mp3
粵語錄音連結🔈
http://download.123health.xyz/2025/kfrcc/morning/apr/20250415_C.mp3
📖經文📖
太21:28-26:16
📖內容📖
弟兄姊妹平安,歡迎收聽天天靈聽。今日所讀的經文《馬太福音》21章28節至26章16節,是今週「受難週系列」中的「教訓日」,題目是「建立遵行真理的生命」。今天,我們將綜覽這幾章經文,表達主耶穌在世最後一星期的教訓與行動,這些不僅充滿智慧,也強調了天國的價值觀,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真理,創建天國文化。
主耶穌對不同背景的人士,常以比喻來傳達信息。經文(太21:28-32)中的「兩個兒子的比喻」揭示了天國價值觀的核心:父親吩咐兩個兒子去葡萄園工作,第一個嘴上拒絕卻實際行動,第二個口頭順服卻毫無作為。耶穌尖銳提問:「哪一個是遵行父命呢?」這答案直指信仰的本質——真理的生命不在華麗的承諾,而在真實的實踐。
經文(太22:1-14)中,主耶穌設立另一個比喻:「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的婚宴」,表達了天父對受召者的期望。受邀者需以謹慎心態回應神,並作好準備,不能懈怠。耶穌用比喻如同一面鏡子,映照出信仰者最深的試探——用屬靈術語包裝輕視,以敬虔姿態掩蓋悖逆。天國的價值觀不是道德優越感的競賽,而是接納每個願意轉向神的破碎生命,渴望與神連結。因此,神期待真實的追求者,重點在於實踐真理時,如何從「口頭順服」轉變為「行動回應」(21:28-32)。
主耶穌的比喻不僅揭露「口頭順服」的虛假,更進一步探究:「行動的動力從何而來?」祂指出法利賽人並非毫無行動,他們嚴格執行禁食、殷勤奉獻,甚至「走遍海洋陸地傳道」(23:15),但主耶穌卻稱他們為「粉飾的墳墓」(23:27),因為這些行動背後隱藏著「想要得人的榮耀」(23:5)。他們「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肩上,自己卻不動一根指頭」(23:4),「洗淨杯盤的外面,裡面卻盛滿勒索和放蕩」(23:25)。
親愛的弟兄姊妹,這正是主提升我們的眼光:若行動不扎根於與基督建立關係,則會淪為宗教儀式,僅有空洞的外在規範,而無真實的生命。在宗教活動中,雖然嚴守十一奉獻,例如獻上的薄荷和茴香,卻「撇棄律法上更重的事:公義、憐憫、信實」(23:23)。這種信仰製造出虛假的屬靈面貌,使人只關注「被人看見」,而非追求「被神悅納」。主耶穌藉此向法利賽人提出挑戰,也是向我們發出警告:留意真理的根基,必須在連結於基督生命裡,追求屬神的品格,才能勝過虛假的宗教(23:1-12)。
最後,耶穌在受難前的兩個對比場景提醒我們,當面對試煉危機時,如何持守真道。經文記載於馬太福音26章1-16節,講到馬利亞與猶大的兩個人物,他們在試煉中,持守的價值觀是什麼,二人的本相將顯露無遺。馬利亞深信主耶穌將為人類擔負罪孽而受難,她選擇「抓住時機」回應愛,為主的安葬打破價值連城的香膏「澆在主的頭上」,即使換來門徒的誤解,甚至得到的是「枉費」的批評,然而被主耶穌稱讚為「一件美事」(26:10),因馬利亞認定主耶穌是救世主,祂來是成就神的計劃。反觀猶大,儘管他跟隨主三年,常伴左右,卻從未讓真理穿透內心,最終將信仰成為個人工具化,當耶穌不符合他對「彌賽亞」的期待時,以貪財來背叛主耶穌,結束了虛假的跟隨。
讓我們來作一個總結,耶穌於橄欖山的警戒中,他提醒我們「你們要警醒」(24:42),這是末世信徒的重要提醒。持守真理並非一時的熱情,而是持續的謹慎自守。使徒彼得曾熱切保證「我願意為你捨命」,卻在壓力下三次否認主(約翰福音13:37),顯示人性的軟弱。若無真實的根基,危機時刻的考驗將如風暴揭露房屋的根基(馬太福音7:24-27)。
今天,讓我們從這段經文學習如何「建立遵行真理的生命」,活出表裡一致的信仰生活。祝福大家!
#天天靈聽 #建立生命齊齊復興 #馬太福音
接收天天靈聽🕊👂🏻(普通話+廣東話):
Whatsapp: http://daily.rcchk.org
Signal: http://dailys.rcchk.org
Podcast: http://podcasters.spotify.com/pod/show/rccdaily
其他查詢:
☎ 電話/Whatsapp/Signal:23807272
📧 電郵地址:[email protected]